南北经济差距拉大 北方经济如何翻盘
更新:2021年02月01日   阅读:10174次

  最近最火的话题无疑是南北方城市经济差距拉大。人们突然发现中国城市GDP十强中,随着天津滑出十强,北方只剩下北京一座城市了。而比较一下南方和北方GDP十强城市,除了北京与上海差距不大外,其他北方城市大多连对应南方城市GDP的一半都达不到。

  我们一直关注的都是东部和中西部经济的差距,而不知不觉间,南北经济的差距已经比东西部经济之间的差距更大了。那么南北经济差距是怎么拉开的,北方有什么办法赶上来吗?

  一、北方经济是如何掉队的?

  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重心无疑在北方。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华的156个重点工业项目大部分都在北方,尤其是东北及西北地区。光是东北地区,就有54个,超过了三分之一。很多南方省份甚至一个项目都没拿到。

  改革开放以后,北方仍然可以通过计划经济的优势,获得中央的投资支持,来维持经济的增长,平衡南北方经济。

  1998年的北方经济还非常亮眼,那一年山东还依靠重工业重回GDP第二宝座。山西的煤老板们在全国也红的发紫。连陕北小县城神木都能凭借煤矿,在全国率先推出全民免费医疗的“神木模式”。

  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东莞、佛山、泉州等南方城市通过外贸实现逆袭。东莞甚至成为了“世界工厂”。北方的亮点在于山东和河北,这两个省份凭借钢铁、化工等重工业,经济总量也增长较快。

  但供给侧改革后,北方经济就彻底掉队了。因为北方城市在所有制上高度依赖国有企业,民间经济活力不足。而在供给侧改革后,本来就少的民营工业企业,又很大比例被淘汰。比如北方工业重镇唐山市,也曾长期位列中国城市GDP前20强,但由于钢铁去产能和环保限令,GDP直接掉到了2019年的国内城市第29位。

  北方各省市GDP的大规模“挤水分”也发生在供给侧改革后。其中天津仅2016年滨海新区1万亿GDP就挤掉了1/3,而天津市2019年生产总值14104也比2018年公布数据18875亿下降超过25%。

  第四次经济普查后,北方省份也大规模下调了2018年GDP数据,黑龙江下调3500亿元,降幅21.5%;吉林省下调3821亿元,降幅25.3%;辽宁省下调1800亿元,降幅7.1%,与2012年的数据大致相当。最多的是山东省,GDP直接被砍掉了1万亿元,由7.6万亿元调整至6.6万亿元,降幅12.9%。这也直接导致了山东各个城市在国内城市GDP榜单中排名下滑。

  二、南方经济为什么发展得更好?

  南方经济为什么能比北方发展得更好,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首先,南方自古远离政治中心,社会主流对政治不太热衷,更关注经济发展,埋头赚钱。

  南方重商主义的社会风气给了企业家更多机会,在南方,企业家比官员更容易成为明星人物。看看今年国内富豪榜,排名前十的富豪,只有第10河南牧原股份的秦英林来自北方,前9位的富豪都是南方人,而且随着猪肉价格的回调,秦英林的财富也已大幅缩水。

  其次,南方人没有官本位意识,服务意识强,服务业、第三产业发达。

  目前经济发达的城市服务业比重都高。中国经济已经从依赖工业品出口转为内需服务业拉动。进出口比重占GDP最高的2008年以前,北方经济还没有被拉开差距,但是在2008年后,北方经济被南方甩开。就是因为南方的民间经济活力,服务业消费引领了经济增长。

  第三,南方的物流成本优势。

  长江航道、港口、以及江浙沪包邮区都极大地降低了南方的物流成本。北方虽然也有黄河这样的母亲河,但由于泥沙带来的地上河因素和水流量太小,早已失去了航运价值。

  要知道黄河一年的径流量只有480亿立方米,而长江是1万亿立方米。江浙沪的包邮区也极大地降低了长三角地区的物流成本。

  第四,金融资本优势,证券交易所都在南方。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乃至香港联交所,都在南方。证券交易所带来的资本市场上市便利性和资金的集中让南方享有巨大金融资源优势。1990年北方的北京、天津、沈阳排名也都还靠前,但到了2019年,天津已经快要掉出十强,沈阳更是早已掉队。北京虽然资金多,但北方其他城市能利用的不多,而南方城市的资金则是直接服务于本地经济。

  三、北方经济的出路:如何翻盘?

  1、 雄安新区:千年大计

  北方城市除了北京,人才吸引力都不足。中国的四个一线城市,上海、深圳、广州等三个在南方,而且现在发展好的新一线城市成都、杭州、武汉等也基本都在南方。北方经济要想追赶南方,必须培育出北京之外的第二个一线城市,显然现在来看,曾经的直辖市天津已经担负不起这个重任了。天津这些年的衰落,也间接导致了北方经济的式微。

  现在北方经济肉眼能见的希望,几乎全在雄安新区了。雄安新区被国家定位为“千年大计、百年大事”,媒体说“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雄安”。被寄望为“千年大计”“未来之城”的雄安新区,承载的不仅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现实需求,还有中国城市化进入下半场的未来需求;不仅是空间的腾挪置换,更是新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度探索;不仅有绿色城市、智慧城市的表象,还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内核。

  目前雄安新区工地上几千台塔吊,全天24小时不停施工,非常壮观,在网上看一眼视频,都让人热血沸腾。雄安新区建设的规模几乎等于平地起来一座新的大城市,未来的想象空间很大。如果雄安新区十年内成为万亿级GDP城市,无疑会让华北地区更有实力对标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而且会对整个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助推作用,带动西北和东北地区发展。雄安能不能真正成为重振北方经济的千年大计,就看国家的魄力了。

  2 、东北亚中日韩自贸区:东北振兴的希望

  东北的衰落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国家发改委也很早就有东北振兴司了。最近的第七次人口普查后,东北的人口数据也还会再次强化这个认知。东北到底怎么了,这已经不需要再说了。现在该讨论的是,东北的机会在哪里?

  重工业烧烤,轻工业直播显然不足以拉动东北经济。东北传统的工业企业在南方民企竞争力的不断升级下,也步履维艰。作为东北杠把子的龙头企业,一汽在新能源汽车革命面前就像是旁观者,而总资产近2000亿的华晨汽车竟然因为10亿债务违约要破产了。要知道蔚来(NIO.N)、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这些造车新势力,成立也没几年,市值就能碾压一汽了。

  要说机会,东北的机会只能在东北亚自贸区上。中日韩作为东亚地区三个大国,GDP总量已超过20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20%,占东亚GDP的90%,占亚洲的70%,已超过欧盟,但三国之间的贸易量只占三国对外贸易总量的不足20%。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将逐步实现货物、人员和资本的自由来往,促进各国产业调整和经济发展。

  东北亚自贸区如果能达成,区位优势将让东北有希望彻底翻身。加上山东经济也会大大受益于东北亚自贸区,北方经济的局面就会大为改观。

  3、 体制、观念改革:北方需要二次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特区基本都设立在南方城市。直到现在,深圳等特区城市在政策探索上还是比其他城市有更多自主权。但现在是要考虑给北方城市更多自主权,让北方城市在体制、观念上进行更大改革的时候了。北方本来就已经落后很多,政策束缚又更强,要想追赶南方,或者弯道超车只能寄希望于政策上的松绑。

  北方和南方在民间财富上的差距已经非常大,而政府的转移支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出于政治上的追求,北方官员在执行国家政策时对民企没有南方友好。比如在供给侧改革时,南方把能不关的民企会尽量保住,而北方则完全不同,历次国家政策收紧时,北方的政治导向会把能关的民企尽量关掉。改革开放之初北方也是遍地民企、创业者,但在一次次的国家政策变化中,北方的民企逐渐式微,而南方民企则不断做大。地方父母官思想上的一点点偏差,会带来结果上天上地下的差距。

  针对北方人对体制的执念,宁肯要两千工资的体制内工作,也不愿去两万工资的体制外工作,应该允许个别北方城市试点在体制内外身份转换上有更大自主权。因为害怕失去“特权”身份,北方的人才还大都集中在体制内单位,这已经严重限制了北方经济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机会。

  4、重塑信用:让投资过山海关

  以前人们总说投资不过山海关,意思是到东北投资容易受骗,血本无归。但现在已经不只是投资不过山海关了。河南最优质的国企永媒集团债务违约后,市场上喊出了“投资不过胡焕庸线”、“投资不过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沃森生物事件后,人们又调侃“投资不过南宋版图”。事实上南宋时期开始中国经济南强北弱格局就已经确立下来了。

  北方经济要想复兴,最根本的还在于重塑信用,要让投资者敢于在北方城市投资、乐于在北方城市投资,政府还要改变思维,要帮助投资者在当地赚到钱,不能抱着宰客的想法,骗来一个是一个,拉开投资再慢慢让投资者出血。市场经济社会讲究的是双赢,投资者和所投资城市是可以双赢的,让投资者赚得多,当地城市也有希望发展起来。保护外来投资者的利益,也就是保护当地城市发展的可能性。

  不能说投资不过山海关、投资不过胡焕庸线是一种歧视,既然市场上真实存在这种想法,也喊了这么多年了,北方城市管理者就应该正面直视问题,不能逃避,也要想想南方城市为什么没有这种说法,南方城市到底在哪里做对了,让投资者能放心。

  什么时候没有人再提投资不过山海关,投资不过胡焕庸线,北方经济才有翻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