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人口断崖下跌 将会带来什么后果
更新:2021年02月15日   阅读:10438次

  01为什么生育率越来越低?

  近年来,“中国已经掉入低生育率陷阱”的话题一直是热点。

  “低生育率陷阱”是奥地利学者鲁茨于2005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一旦总和生育率低于1.5,那么生育率如同掉入陷阱,扭转生育率下降趋势将会变得很困难甚至不可能。

  近日发布的数据更是佐证了这一点。2月8日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光看当年出生且登记的人数,2020年比2019年下降14.89%。

  不久前,人口专家梁建章撰文,根据公开数据统计,广州、温州、合肥、宁波、贵阳等地区2020年全年或前几个月的出生人口数据(或活产数据)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在9%~32.6%之间。

  从最近各地陆续发布的数据来看,2020年多地出生人口同比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比如,1月24日,《广州日报》发布数据显示,广州在2020年的活产数为19.55万。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党委书记夏慧敏表示,2020年广州的分娩量已经降至近10年最低水平。

  合肥在2020年出生人口约为7.93万人,比2019年下降了约23%;台州出生人口为3.74万人,比2019年下降了32.6%。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5月,重庆新生儿出生数量雪崩。其中,2019年1月至5月重庆户籍人口出生68351人,比2018年同期减少了30180人,下降30.63%;常住人口出生71554人,比2018年同期减少30054人,下降29.58%。

  用民政部部长李纪恒在2019年的话来形容2020年也不为过,“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自1978年计划生育政策开始之后就一直下降。虽然政策也是不断调整。从2013年开始,中国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人口出生率确实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大趋势依然是下降。

  从现有的数据来看,生育堆积效应释放后,人口出生率又基本上回到了原来的程度。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想生孩子?

  生不生孩子主要看两方面,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指男女双方接受到的外部引导或者压力,内部因素就是个人的环境,条件以及主观意愿。

  我们先来看外部因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社会因素,法律因素,经济因素。

  目前,鼓励生孩子已经是政府提倡的大事,所以一般情况下,身心健康的男女双方生娃,从社会,法律上都没有障碍了。

  那么剩下的唯一障碍就是来自于经济因素。

  如果你算一本生娃的账,那就是生娃带来的预期回报(经济与情感)与生娃带来的预期投入(经济与情感)之间的博弈。

  当预期回报远远大于预期投入时,人们的生娃的动力必然会更强。譬如在古代,生娃意味着有潜在的劳动力,甚至保卫安全的回报,养育成本相对较低,那自然动力就更强。

  随着现代社会福利,技术都升级了,人们养儿防老的动力越来越小,大家并不是因为家里缺劳动力而生娃,相反,大家理解,养娃更多的是情感回报,哪怕娃很争气,能有经济回报那也是几十年后的事情,而在这之前你还得要科学的养育才能有成果,大家更讲究优生优育了,而不是随大流能生几个就生几个。

  一方面预期的回报并没有上升,另外一方面预期的投入倒是涨了不少。

  首当其冲的是直接的育儿投入,从怀孕开始就有消费产生,孩子出生后到幼儿阶段,这个阶段婴童需要悉心照顾,包括奶粉、医疗、早教等,到了小学、初中阶段,就算你不鸡娃,总免不了多多少少一些培训费、学杂费、课外活动、玩乐等费用,网上曾有统计,养育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需要花费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这个金额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都非小数字。

  除了经济投入,还有个人的时间,情感投入。如果雇不起保姆,家中又没有老人帮忙,就意味着夫妻二人中至少需要有一人做出牺牲,腾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孩子,对于有心发展事业的人来说更是意味着负担;

  其次,是隐形的投入比如高房价。如今有车有房被认为是组建家庭的刚需,但以大多数年轻人的收入来看,根本承受不起一二线城市的高房价。就算买了房子,养过孩子的都知道,如果面积太小,不太便于和老年人或保姆一起照顾孩子,将来还要给孩子一个独立的房间,甚至未来还可能要给孩子准备婚房,这些都是预期投入。即使收入很高的“单身贵族”,因为害怕婚后返贫,生活质量远不如单身,不少甚至把理想结婚年龄抬高到30岁以后,生育意愿更是低迷。

  当预期投入远远大于预期回报,自然会有很多人退缩,犹豫,甚至决定不生娃,尤其在生娃这个特定的决策上,它是不可逆决策,也就是说,生了娃,你必然要负责到底,法律上不能弃养,情感上经济上你也必须要持续投入才能保持幸福感。

  讲完了外部因素,我们再来看看内部因素。

  首先,不排除一些人天生不喜欢小孩,是丁克概念的忠实拥趸,从根源上就直接掐断了生育意愿。

  其次,根据公开报道,因为环境,社会压力等原因,中国目前不孕不育现象并不少见,很多夫妻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也直接导致了生育率下降。

  关键,生育率低的原因之一,来源于结婚率低。

  对于单身青年来说,首先,找到合适配偶就很难,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少人对理想伴侣的标准越来越高,如果遇不到合适的,人们更愿意享受单身生活,而不是为了结婚而结婚。如果没遇到最后真正适合的人,他们会不断推迟结婚年龄,并不会急于脱单。即使后面找到了合适的对象结婚了,因为年龄原因,生育的能力与欲望都会受限。

  另外,现代人追求的人生目标也很丰富,一部分女性越来越独立,即使结婚,也会花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事业上,生二胎的意愿也并不高,囿于现实条件,光靠政策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她们的想法。

  综上所述,一个孩子要顺利出生,那是得要过多少关啊!

  02低生育背景下,哪些行业是利空?

  长期低生育率,自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工作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自2013年前后开始萎缩,并持续到本世纪中后叶。在这个阶段,孩子比例下降,老年人比例上升,总人口先缓慢增减再急剧萎缩,整个社会的养老成本上升和税收增加。

  如果从商业角度看,新生人口断崖式下跌,对哪些行业来说是利空?

  首先,针对于幼童的吃穿用学玩的中低端市场免不了会受到打击。婴童的主要消费项目如儿童食品、服饰、玩具、教育等行业中缺乏竞争力,原来靠量取胜的品牌都或将受到影响。

  其次,动漫产业也将受到影响。根据《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从长期来看,低生育率的态势难以根本扭转,将会直接导致儿童动漫消费市场的萎缩。

  此外,一些地区的房产自然也避免不了受到冲击。

  年轻人是买房置业的主力,部分地区未来购房主力减少,经济不景气,房价必是利空。经济学家马光远曾发表“最终压垮房地产泡沫的是低生育率陷阱”的文章,他表示,持续走低的出生率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最后折射到房地产上,造成楼市泡沫。

  恒大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发布《中国生育报告:全面二孩政策后反而出现生育断崖》,文内直言:“人口少子化、老龄化是中国最大的灰犀牛之一。”

  生育率的大幅下降,表面上看,多个行业都会受到影响,从长远看会导致综合国力的下降,导致国家缺乏活力、缺乏突破和创新。

  03前车之鉴

  与中国的人口现状相似的,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和伊朗。

  劳动力人口下降,老龄化进程提前,经济出现停滞,导致这些国家的人口结构危机感很强。同样,这些国家的人口政策也是在不断调整,在生育率,在生育率走低以后,又及时推出政策鼓励国民生育。

  造成低生育率的主要原因,还是年轻人个人渴望的消费与预期收入产生很大差距。其中消费支出最主要来自于高透支的房价。

  据2017年数据显示,日本新出生人口只有94.6万,创下了1899年来最低出生记录,当大部分的人开始渐渐的怀疑日本是否适合生孩子的时候,日本政府放了大招。

  一项以18-34岁未婚人士为对象的调查显示,有超过40%的男性表示结婚障碍的要素是“结婚费用”。调查显示,终身未婚者急速增加主要是因为贫困。日本非正式职员的比例超过了40%,很多人就算想结婚也迫于经济压力无法结婚。

  于是,在2018年,日本政府斥巨资2万亿日元为了鼓励年轻人结婚生子,日本政府计划3年内实现让全国的3-5岁的儿童免费上幼儿园和托儿所。

  除此之外,年收入不满260万日元(RMB约15万元)的家庭,0~2岁的幼儿将免费入托儿所。这一类的家庭在孩子入园的时候要缴纳9000日元(RMB约530元)的保育费,今后将免除费用。对于0~2岁幼儿的父母,还可以享受育儿休假补贴,可在家中照看孩子。为了确保政策的公平性,集中向低收入家庭提供补贴。

  日本在大力鼓励生育的情况下,生育率依然多年来保持在1.4左右。2019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在谈到日本的低生育率危机时说:“现在事态十分严重,说是国难也不为过”。

  “少子老龄化”一直是我们对日本的印象,但和韩国相比,日本“高达”1.4的生育率几乎是东亚之光。2019年,韩国的总和生育率延续了之前的下降趋势,仅为0.92,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

  曾经的韩国也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实施过跟中国计划生育相似的政策,生育率从1983年以来就一直低于2.1的替代水平之下。

  面对人口数降低、老龄化的问题,为鼓励生育,从2001年开始,韩国地方政府就开始实施为新生儿家庭提供现金奖励的计划,各地区政策的设计差不多,但数额各不相同,依据家庭所在地、婴儿出生时间以及婴儿出生序列不同(第一胎、二胎还是三胎等)而定。

  2012年,现金促生育政策已经出现在全国所有地方政府。到了2015年,有44%、88%以及100%的韩国区政府分别为一胎、二胎、三胎婴儿家庭提供现金支持。

  去年底,韩国中央政府发布生育规划,根据该规划,韩国政府将从2022年起向有未满1岁婴儿的家庭每月提供30万韩元(人民币约1732元人民币)的育儿补助,到2025年逐步上调至50万韩元(人民币约2888元),并将为产妇提供200万韩元(人民币约11550元)的生育补贴。

  即使有二孩政策、福利待遇的刺激,也很难扭转韩国低生育率的现状。事实上,韩国政府也已经意识到,发钱并不能成为解决根本问题的唯一方法。

  生育率低的背后,还有女性自觉风险过大的因素影响。如何打破性别不平等也是国家要面对的挑战之一。首尔国立大学的李凤珠教授在接受《卫报》采访时就提到:“仅仅关注育儿补贴在将来不会有效,改善家庭和职场的性别歧视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这需要时间。”

  更不用说现在的专家,大多在提倡放开三孩政策,却不考虑当下的社会压力之大,房价高、育儿成本高等根本问题如果不解决,没有切实减轻家庭住房和教育成本,并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经济机会,那么人们的生育意愿就不会提升。

  纵观全世界范围内,至今没有哪个国家在生育率大幅降低后还能涨回来的,哪怕在高福利国家也是如此,更何况中国缺乏配套性的激励政策。

  中国的生育率水平(1.6左右)虽然没有韩国低,但过去二十年里整体呈下滑趋势。随着二胎的累积效应消退,预计今年生育率还有可能继续滑坡。

  当人口老龄化到一定程度时,矛盾就会爆发。如果人口危机不解决,等待我们的,要么退休后就只能领到非常微薄的养老金,要么不断推迟退休年限。

  04总结

  我们认为,中国需要在几个方面动真格才能挽回生育率:

  1. 必须逐步全面降低人们的住房成本,譬如为适龄年轻人提供优先购买权,或者廉租房优先使用权。

  2. 为一部分生育的家庭提升个人所得税抵扣额,甚至提供免税福利。

  3. 更大范围的补贴儿童医疗,义务教育。

  4. 除了经济因素外,也要普及或者强调孩子带来的亲情感,让更多的年轻人感受到父母与孩子的亲情回报,让更多有条件的家庭和个人有更高的生育欲望。

  最后,生育不能强迫,光靠经济补贴也不够,要想长期提高生育率,关键就看能否提升国人对生娃的预期回报,如果大家对年轻人的未来不存在担忧,不存在顾虑,不存在怀疑,又何愁大家不生孩子呢?

  参考资料:

  《梁建章:中国面临的低生育率危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如何应对“生育率塌陷”,韩国提供现金刺激生育效果怎样?》,界面新闻

  作者:七月。一切都可被重构,关注泛文娱、商业人物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