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传承了中医 老外却在大力开发
更新:2021年09月22日   阅读:10120次

  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很多国人在痛骂,老外却在大力开发。

  中国是个有着上千年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国家。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四大发明外,还有许多瑰宝经过时间的洗礼依然传承至今。其中就有褒贬不一、众说纷纭的一件东西——中医。

  有很多人认为中医是“伪科学”,西医的诊断、治疗方式才是符合科学的。也有人对中医深信不疑,认为自己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经过经年累世的时间检验过的。

  近些年来由于西医在许多方面的“捉襟见肘”,许多外国的医学家却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持续着对中医的研究。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到底是不是可信的呢?要解开这场“中西之争”还要对中西医有个较全面的了解。

  众说纷纭

  现代人由于气候环境和工作强度等原因经常容易生病。生了病去医院做检查已经成为了多数人的首选。可是也有部分人更习惯按照老祖宗的方法去看中医。

  本来只是两种不一样的选择,但是由于中医与利用精密的机器等手段去检测的方式不同,中医靠的是一代一代的大夫从古至今积累的经验。这让一部分人怀疑中医的可靠性,认为中医常用的把脉等了解病情的方式低效且不可靠。

  其实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认为中医的诊疗方式是原始的、粗糙的。对于从古至今看中医治愈的例子,他们宁可相信是歪打正着。可以说对于中医他们是恨之入骨,认为中医是纯粹的骗财行为。也有部分人虽然不抵制中医,可是依然对中医的诊疗心存顾虑。

  总之,对于中医的怀疑声一直不绝于耳。其实中医能够发展几千年一定有自己的优势所在。虽然近些年在国内中医的作用遭到怀疑,但是国外的学者却对中医有非常浓厚的兴趣。

  走向世界

  中医在日本被称作“汉方医学”,中药被称为“汉方药”。目前在日本从事汉方医学的医师已有10万人。一些大学附属医院还开设有汉方门诊。大学的药店售卖汉方药的占据70%。日本还在中药六神丸的基础上研发出“救心丸”,年销售额也超过1亿美元。

  在韩国,2000年中医师的平均收入位列韩国所有医生的榜首。2010年中医就曾被评选为韩国最热的职业。每年都有许多人争先恐后的报考中医专业,目前韩国有1.4万多名中医师已经供大于求了。但是依然有许多人仍然想要报考中医专业。

  根据美国的一项全国性调查表明,美国每10个成年人,就有1人接受过针灸治疗。在现代医学起源的欧洲,中医药材的消费占整个市场的44.5%。英国中医诊所已达到3000多家,平均每年都有150万人接受中医治疗。德国更是每年接受治疗的人有200万。

  土生土长的中医在本土的发展愈发困难,换了新的土壤却适应得非常好。全世界多个发达国家一直持续对中医的开发和投资。数以千计的中医机构拔地而起,大量的中医工作者投入研发和治疗工作。在一些常见的病症上,外国人更青睐尝试中医的治疗方法。

  针灸、拔火罐、中医药都是他们乐于接受的。这足以表明虽然与西医迥然不同,但是有着长久历史的中医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中医在他国开枝散叶也应该令我们警醒,中医并非是一无是处的伪科学。

  古代中医

  唐代医学家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说:“….夫眼者,六神之主也。身者,四大所成也。地水火风,阴阳气候,已成人身……”

  中医的这套理论与古人的自然观密不可分。

  中国是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古时候的中国由于生产力的限制,对自然界的认识有限。人们将自然分为“风、火、水、木、土”等五个元素。并将这套理论运用到了人体上面。

  同样,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儒释道三家思想对中医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中医用药讲究平衡,治病要达到体内阴阳平衡。阴阳消长、五行学说则是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至于清心寡欲、修心养性的主张是受到三家共同的影响。

  中医诊病靠的是望闻、问切、四诊。传统中医的三大特色分别是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辨证论治是指,根据不同的患者的具体症状对症下药。

  这样一来,即便是患有相同疾病的病人也会因自身体能等特征的差异,所用药的配方也会有所不同。

  整体观念是指中医将人体视作一个有机的整体。病人的某一部位出了毛病可能与其他的地方有着密切的关联。恒动观念指的是人的身体的各个器官是活的,因此处于某一病症的不同阶段的病人,其症状也会有所不同。医者应明确这一点,在看病时做到辩证救治。

  很显然,中医在诊断和治疗时及其讲究经验,是一代一代的医者不断地推陈出新,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归纳总结。这与西医用机器观察不同,难以有个明确的标准让人判断。这也是一部分人对中医持怀疑态度的原因。

  现代中医

  对于现代中医业界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现代中医采用现代化的诊断、治疗方式。

  由于中药的药理机制尚不明确,这也是许多人不相信中药的原因。因为对于为什么一种药能治疗一种病,中医很难按照“科学化”的方式检验中药的成分和药理机制。这也是中医想要向前走就一定要突破的难题。

  老祖宗的方子虽然有效,但是这种“效果”难以准确控制。也许同一种药用在某一个病人身上有很显著的效果,但是用在另一个患有相同病症的人身上可能毫无效果甚至起反作用。

  这是因为古代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对药理成分进行循证。当今的西医也是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才慢慢形成现代医学的雏形的。虽然古代也会验药,但是这种验药和当今的验药有很大的区别。既没有数据,也没有切实的证据。

  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寻找将中医和西医结合的方法。但是虽然古代的中西医有着极为相似的哲学理论背景,但是发展到当今的中医和西医的理念、方式等等都截然不同,不论是学习哪种体系的人都难以接受另一套迥异的理论。

  两个医学体系方面的差异难以调和,中西医的结合就显得异常艰难。比如中医擅长功能性疾病,西医擅长器质性病变。因此对于某一种病情,只能采用某种医治体系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另一个作为辅助。

  现代医学

  现代人们常说的“中医”与“西医”之分其实并不严谨。应该以现代和古代再次加以区分。古代西医其实与古中医有许多相似之处。

  例如,公元7世纪西班牙的一位主教在《词源》中说:

  “所有的疾病都来源于四种体液,即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黏液。每种体液对应一种元素:血液对应空气、黄胆汁对应火、黑胆汁对应土地、黏液对应水。正如四元素一样,四种体液维持了我们的身体。”

  这种理论不仅仅是在西班牙,在古希腊、罗马等文明古国也有过类似的医学理论。这样的理论与古代中医的理论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而成。这进一步表明医学与人们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密切相关。

  如今人们常说的西医又称作“现代医学”,现代医学是基于一系列生物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经过五百多年的孕育,终于在19世纪成功诞生。

  现代医学自诞生以来就不迷信经验和直觉,重视观察、归纳、统计。成长到现在的现代医学,已经形成了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包括解剖学、遗传学、病理学等等。借助先进的、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做出诊断和治疗。

  但如今西医在许多方面都面临着挑战。众所周知,西医的药相比起中医药常常伴有许多的副作用,许多药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在一些常见的癌症等病症方面,现代医学也难以大展身手。

  文化自信

  中医也好,西医也罢。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与其过激地“踩一捧一”不如辩证地看待各自的优缺点。

  实际上,中医一直是一套开放包容的医学体系。古往今来,中医吸收了许多其他医学体系的优势与时俱进的发展着,而不是一潭死水千年未变。

  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已申请过许多源自中国的发明。这足以说明我国上下五千年诞生的各种文化瑰宝的珍贵之处。我们的祖先留给了我们灿烂夺目的文化瑰宝,我们却视若无睹。反倒是别的国家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开发研究。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肯定。

  面对自身的文化时常有两种迥然不同的观点,分别是“文化自卑”和“文化自大”。这两种极端都是对自身文化的非理性看待。在文化多样化的当今世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辩证地眼光看待,坚定自身文化自信。

  任何一种文化,如果盲目地丢掉自己的“根基”就相当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依现实状况来看,这些“痛骂”、“声讨”中医的声音是有失偏颇的,中医虽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并非是一无是处。

  现代医学从形成胚胎到成功诞生就从14世纪走到了19世纪。由此可见中医的现代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若是在开始孕育之时就全面扼杀了其发展,那么将再难见到现代化中医枝繁叶茂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