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么才算修行 你该知道这些常识
更新:2022年09月16日   阅读:10367次

  一谈到修行,人们就很容易想到烧香拜佛、念经诵咒、参禅打坐、深山隐居等等,其实这都是修行的形式和手段,不是修行的目的。那什么是修行呢?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对初学的朋友有所帮助。所谓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什么行为呢?分为身、口、意三种。我们人的所有行为,都不出这三种的范围,一个是身体的造作,一个是言语的造作,另一个就是心里的思想行为。

  为什么要修行呢?因为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被妄想分别所障碍,显现不出来。所以我们迷惑了,看不到事实真相,心里想错了,嘴里说错了,行为做错了,所以才要修正,从而回归到我们的本性。

  既然我们迷惑了,那按什么标准修行呢?

  修行,没有人教肯定是不行,除非你是那种无师自通的缘觉。要学,当然就要跟过来的人学。历代的圣贤、佛菩萨、祖师大德,都是过来人,都是觉悟的人,按他们的教导去修行,就可以走上觉悟之路。虽然他们已经不在世了,我们也很可能无缘遇到善知识,但经典还在,圣贤佛菩萨的教导还在,这就足够了。

  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还是儒家或者其他宗教,所有修行的基本方法,都是大同小异,虽然文字不同,但道理是相通的。这就好比我们上学,不管你长大后想当科学家还是医生、老师,小学、初中所学的基础课程都是一样的,只有到了高中才分文理科,到了大学才会细分专业,等到读研究生,修的就更专业了。

  修行也是一样,无论各个宗派,基础内容都是一样的,都不出五戒十善的范围,这是通用的修行标准。

  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放在儒家来说,就是仁、义、礼、智、信。仁对应的是不杀生,义对应的是不偷盗,礼对应的是不邪淫,智对应的是不饮酒,信对应的是不妄语。

  十善: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悭贪;九、不嗔恚;十、不邪见。

  五戒十善,就把我们一切的身、口、意行为都包括了。其中的杀、盗、淫属于身业;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属于口业;悭贪、嗔恚、邪见属于意业。能够奉行五戒十善,那就是造善业,与三善道相应;反之就是造恶业,与三恶道相应。

  所以佛门常说修行重实质不重形式,不管你读了多少经,拜了多少佛,那都是形式,重要的是你的贪嗔痴习气去掉了多少,五戒十善你做到了多少,能把这些标准完全落实在生活实际当中,这才是实质,这才是修行。